BETWAY(中国必威)官方网站

构建人海和谐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述评(下)|必威|官方网站
公司新闻 分类
构建人海和谐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述评(下)发布日期:2025-07-17 浏览次数:

  “人海和谐”是现代海洋治理与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要求。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走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道路,是在海洋领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深远的战略考量。”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杨小明表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的角色更为凸显,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

  建设海洋强国,生态是基础底色和关键依托。杨小明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之中,更需要坚持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相统一,科学指导近岸海域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形成循环低碳、集约高效的新发展格局,助力引导海洋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最终实现海洋强国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的关键跨越。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大海认为,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变革,实现海洋生态资产与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海洋支撑。

  去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较2020年和“十四五”规划目标分别提高6.3个和4.7个百分点。今年春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继续稳中向好,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4年消除“不健康”状态。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菊英介绍,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地方聚焦海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定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系统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推动实现近岸海域水更清、滩更净、湾更美、人海更和谐。

  美丽海湾建设成效不断显现。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主线,编制实施“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幸福感,出台《美丽海湾建设基本要求》《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美丽海湾建设成效评价方法(试行)》等系列文件,重点打造110多个美丽海湾,先后遴选出福建厦门东南部海域等三批共3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并在65个海湾开展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

  “相比很多发达国家,我国在近岸水质提升和生态系统修复上以较短时间取得了系统性进展和实质性突破。”刘大海表示,这几年在海洋生态环境上,实现从以开发为主向保护优先的巨大转型。比如,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取得可喜进展,滨海湿地、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修复逐步推进,斑海豹、中华白海豚等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部分地区生态多样性明显提升。

  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三大重点海域,位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美丽中国先行区,并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区域陆海相接,在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雷坤介绍,“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在三大重点海域深入推进10项综合治理攻坚行动,2024年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66.8%,比2020年提升8.1个百分点;攻坚范围内的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较2020年总体保持负增长。

  据了解,下一步,生态环境部海洋司将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统筹谋划“十五五”重点海域综合治理行动,持续深入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协同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与美丽海湾建设。对内充分发挥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外生动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突出成效,讲好海洋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此外,我国海洋碳汇核算近年来在标准构建、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其特点可以描述为从“核算”到“交易”,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

  “海洋碳汇将成为推动生态文明与蓝色经济融合的关键抓手。”刘大海表示,尽管取得明显成效,但海洋碳汇核算仍面临监测精度有待提升、资产化过程相对滞后、国际衔接机制未全覆盖等难点。下一步,应着重在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协同发力,加速海洋碳汇从生态资产向千亿元级产业转化。(经济日报记者 刘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