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中国必威)官方网站

活力中国调研行杨梅树下养蜂忙林坑小村“酿”出大文章|必威|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分类
活力中国调研行杨梅树下养蜂忙林坑小村“酿”出大文章发布日期:2025-08-09 浏览次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袁野 蒋雨彤 宋潞)“我们村子真的很小,但也真的很美。”林坑村村支书蒋文翔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个藏于台州仙居县大山深处小村庄的独特气质。

  的确,林坑村不大,却藏着不小的风景。青山为屏、水绕人家,溪流潺潺、蜂飞蝶舞。在这幅天然画卷中,村民们在古杨梅树下种茶、养蜂、牧鸡,把生态优势变成了“甜蜜事业”,让绿色生态“长”出致富产业,把祖祖辈辈守护的绿水青山,酿成了家家户户实打实的“金山银山”。

  8月7日,记者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来到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林坑村。“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正如杜甫笔下的台州山水,林坑村宛如一幅青绿山水长卷,缓缓铺陈在淡竹乡的绿意之间。游客在民宿小院里听风读诗,在蜂蜜工坊里品茶尝蜜,仿佛误入“世外桃源”。

  林坑村,位于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深山之中,曾因交通闭塞一度沉寂。“年轻人都往外走,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回忆说。

  2013年起,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村里大力开展河道整治、村貌改造、人居环境亮化。一栋栋老屋被翻新为青砖白瓦的民宿,一条条泥泞小路变成了通村柏油路,路通了、景靓了,游客开始络绎不绝,沉睡的山村被生态旅游唤醒了。

  “我们没有大平原,但有好山好水;没有大企业,但有好风好蜜。”蒋文翔说,“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核心资产。”

  林坑村所在的仙居县淡竹乡地处永安溪上游,森林覆盖率高达93.8%,漫山遍野的乌桕、荆条、椴树成为优质蜜源植物。依托仙居“梅—茶—鸡—蜂”复合种养系统,村民们在古杨梅树下,精心栽种茶叶、放养土鸡、布设蜂箱,构建起一套高效立体的山地农业生态链。

  “养蜂投资小、回报快,不争地、不抢粮,是山区最理想的‘低碳致富路’。”蒋书记介绍道,如今全村65户养蜂户,年产蜂蜜1万斤,带动增收60余万元,百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了让“甜蜜”更有滋味,林坑村打造“蜂蜜共富工坊”,统一收购、统一灌装、统一质检、统一销售。小蜜蜂飞出了“产业链”,也酿出了“大市场”。

  林坑村一边牵手“神仙大农”公共品牌,推动蜂蜜产品“触网”走红;一边在包装设计中融入“梅茶鸡蜂”元素,实现从“卖蜂蜜”到“卖文化”的升级。如今的林坑蜂蜜,不只是甜在口中,更是甜在心头、甜在钱包。

  旅游产业也趁热打铁。村里民宿业态丰富、农旅活动不断,既可爬山采茶、观蜂取蜜,也能打卡研学基地、参与非遗体验。“我们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年产值超500万元。”蒋文翔说。

  春有百花秋有蜜,夏可避暑冬品茶。林坑的“四季民宿”正吸引越来越多城市游客“进山洗肺”,也带旺了村民“开门迎客”的好日子。林坑的“绿”不仅带来了“甜”,更带来了“远方的客”。

  绿水青山到底是什么?在林坑,它是村民手中转着的蜂蜜勺,是游客背包里带走的文创礼盒,是老人脸上晒出来的笑纹,是返乡青年重拾希望的眼神。

  “这山,这水,这蜜,都是真金白银的好东西。”蒋文翔说,“但最值钱的,是我们对生态的敬畏和善用。”

  眼下,林坑村正在筹建“梅茶鸡蜂”研学基地,以文化研学为创新路径,将“农”与“旅”“教”与“养”深度融合,做优“甜蜜产业”,唱响“林养共生”的生态之歌。

  台州山水自古清丽,林坑村如今更添新意。在古杨梅树下种茶、养蜂、牧鸡,这些“诗意动作”背后,是一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深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