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总体账,强化金融总量供给;一本明细账,细分服务百业千行;一本明白账,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一本对比账,盯牢政策闭环落地……安徽金融监管局打造的普惠金融“一本账”工作框架,已经成为促发展优结构、惠民生暖民心的关键抓手。江淮大地上,普惠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精准流向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2025年6月末,安徽金融监管局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42.4%,居全国前列;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连续37个月超过各项贷款增速;涉农贷款余额2.7万亿元,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为落实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要求,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融入安徽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发展大局,安徽金融监管局印发《2025年普惠金融工作要点》,出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年度文件作为普惠金融“路线图”,并建立健全信贷计划、融资对接、监测调度、考核评价等配套机制,进一步将“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围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目标,加大总量供给、优化资源投向,推动政策、资金、优惠直达基层,着力构建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体系。
安徽金融监管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出台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走深走实专项政策,召开工作推进会,压实区县专班融资需求摸排责任,将全部民营企业纳入走访范围,将成立3个月以上的新注册小微经营主体渐次补充纳入走访清单,结合重点领域企业名单合理安排二次走访、定期回访;督促银行优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员,实行“311”融资工作法,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做到“3日内对接、1周内尽调、1月内作出授信决定”。明确营业执照异常、许可证办理滞后等十余类常见融资问题修复参考路径,定期共享修复案例,推动区县专班集成资源、高效修复,切实提升融资可得性。截至6月末,全省累计走访民营和小微经营主体726万户,基本实现走访全覆盖;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获得授信率达97%,累计发放贷款6875亿元、47万户次。
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走访督导,督促基层银行机构落实续贷提前沟通机制,在贷款到期前至少提前1个月主动与企业沟通续贷事宜,力促“应续尽续”。围绕政策增量内容开展无还本续贷专题调研,分析堵点卡点,研究提升举措,开展专题通报,发布典型案例,推动政策落地落细。截至6月末,全省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达3594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同比增长37%,增速连续43个月保持在20%以上。
指导省银行业协会印发普惠信贷业务尽职免责正负面清单,细分贷前、贷中、贷后三大类共计16个履职环节的尽职要点,原则上按照“已执行即认定尽职”的标准判定,鼓励探索基于不良贷款容忍度的“强制”尽职免责机制,在风险限额内对工作人员直接予以免责。赴辖内主要银行机构下沉督导,从制度修订、制度执行、免责比例、内部宣传等方面评估新政落地效果,推动尽职免责制度落地见效。全省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尽职免责占涉及责任认定人员比例达90%,较上年末提升3.7个百分点。
聚焦民营企业,安徽金融监管局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力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督促银行单列民营企业信贷计划。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学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讲会,推动银行机构公平有效提供适配金融产品,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障碍。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对接机制,名单制、属地化加强信贷供给,项目融资覆盖率达78%。上半年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1.6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类贷款金额的六成;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低至3.45%,利率水平连续42个月下降。
安徽金融监管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银行业协会召开学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宣讲会。
聚焦外贸企业,联合海关、商务、发改等部门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下单列外贸板块,对全省1.3万户全量外贸实绩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定期开展稳外贸监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对外部冲击,迅速建立受加征关税影响外贸企业精准帮扶机制,开展精准走访,推动配套保费补贴,力促“应贷尽贷”“应保尽保”。截至6月末,全省外贸企业贷款余额6277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达48%,高出企业信用贷款平均占比17个百分点;小微外贸企业贷款余额1063亿元,同比增长22%。出口信用保险保障金额218亿元。
着力支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聚焦“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建立“1个示范村所在地县支局+1家主办银行机构+1家主办保险公司+N家参与机构”的“1+1+1+N”服务机制,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梳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治理等五方面项目清单,开展全覆盖、常态化金融对接,推动县域存贷比达86%、涉农中长期贷款占比达72%。聚焦粮食安全重点领域和安徽重大产业布局,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对接,粮食安全、绿色食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18%、18%,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三大粮食作物投保面积6823万亩,提供风险保障568亿元;特色农险产品800余个,基本实现安徽特色优势农产品全覆盖。
有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安徽“一区三圈四带”旅游布局,聚焦乡村文旅主攻方向,会同省文旅厅建立重大文旅项目、重点旅游村镇、皖美金牌民宿等文旅行业重点名单推送机制,鼓励有序推广“村落徽州”“镇景村”等金融服务模式,精准支持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乡村文旅产业贷款余额603亿元,规模稳中有增。召开“金融支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一批金融支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联合省文旅厅组织银行机构参加2025年“游购乡村”文旅消费迎春活动,全力做热文旅消费。
聚焦脱贫群众,压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主办银行责任,指导银行与属地乡镇党委、村“两委”加强联动,全面摸排脱贫户生产经营融资需求,定期监测通报,确保“应贷尽贷”。截至6月末,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达75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18万户,有效增强产业脱贫“造血”能力。针对脱贫群众保险需求,指导保险公司定向开发费率低廉、保障合理、理赔特惠的“防贫保”综合保险产品,着力化解由于大病医疗、人身意外、自然灾害等造成的返贫风险,累计为195万户次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提供特色种养殖风险保障812亿元,为1370万人次脱贫人口提供健康险、意外伤害险等风险保障。
聚焦退役军人,联合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科学遴选94家退役军人创业贷承办银行,搭建县区全覆盖的服务体系。建立快推快审快贷机制,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建立“5+3”融资推送机制,开通专门渠道接受融资申请,于收到申请后5日内核实身份、核实后3日内推送给意向银行;承办银行实施“3+1”快审快贷模式,做到“3日内对接、1周内尽调”,全省首笔退役军人创业贷从银行对接到放款仅用时2天。今年以来,全省累计为5234户次退役军人办理退役军人创业贷业务,发放贷款18.7亿元。
在全省开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透明化工作,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在与小微企业签订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借款合同前,主动协助填写《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明白纸》,简明扼要列出利息与非利息成本,完整体现政府部门和银行减免、代缴的费用,帮助小微企业算清融资成本“明白账”,保障其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有效减少惠企政策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体感“温差”。同时,也压实了银行定价管理责任、促进缩短融资链条。截至6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低至3.6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连续43个月下降,持续低于全国平均利率水平。
深入推进普惠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治理,针对非法贷款中介等乱象开展集中排查,坚持边查边改边规范。及时总结非法中介业务活动表现形式和典型特征,指导省银行业协会研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异常机构名单共享机制,前置切断非法中介业务渠道。强化外部联动,联合公安、司法等单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对相关主体进行联合惩戒,形成有效震慑,持续净化融资环境。
围绕金融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普惠金融领域重要政策文件等贯彻落实情况,安徽金融监管局搭建16项重要指标和12项重点任务常态督办、新出台政策文件动态督办的管理体系,自我加压、定期问效。用好用足通报、提示单、监管意见书、现场检查、监管评价等监管措施,做实“多维监测-研判分析-督促提升”工作闭环。
持续强化智能监管能力建设,搭建“业务驱动+科技赋能”智慧监管中台,将普惠金融领域风险纳入常态化排查范围,精准识别不良攀升等风险信号,做到风险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加强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从功能监管、机构监管、属地监管等不同角度,定期研判普惠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整合全局系统资源及时处置,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平稳健康运行。(席炀 文/图)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