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中国昆虫学会创始会士戈峰研究员、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吕仲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徐红星研究员领衔,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生物防治专家黄国华教授、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副所长余席茂研究员、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王勇等组成的专家团队,赴益阳沅江市专题考察“蛇床草与水稻轮作”生态防控技术的应用进展。这一模式被视为推动湖南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探索,旨在通过生态调控实现病虫害防控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蛇床草“以草养虫”显成效,在沅江市共华镇福安村的示范田内,白色花朵随风摇曳,形成独特的田间景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戈峰会士介绍,蛇床草作为“态控草”,能吸引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构建“以虫治虫”的生态防控体系,显著减少杀虫剂使用。
据介绍,实施冬闲田种植蛇床草与一季水稻轮作,可直接增加一季中药材蛇床子收入300-400元/亩的收入;此外,由于蛇床草秸秆还田,可以抑制水稻田病虫害发生,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施用量,亩增加水稻产量40-50斤,且生态稻米收购溢价10%,可增加收入180元/亩左右; 由此获得综合收益亩增加超480元,有望探索出“生产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新模式。
沅江实践:从传统轮作到“蛇床草+”创新,沅江市作为湖南省农业创新示范区,近年来通过“稻油轮作”“稻菇轮作”等模式实现增收。此次引入蛇床草轮作,将进一步丰富当地生态农业体系,未来蛇床草或可延伸至生物农药、化妆品原料等领域。
专家建言:技术融合与产业链延伸,专家团队为沅江的生态农业发展提出多项建议: 1.技术整合:黄国华指出,蛇床草生态防控可与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结合,例如针对蔬菜蚜虫等害虫,采用涵养天敌昆虫与物理防治协同增效。 2. 政策衔接:王勇强调,湖南省近期出台的《秸秆综合利用若干措施》支持“肥料化”“基料化”利用,蛇床草轮作可纳入政策范畴,降低秸秆焚烧压力。 3. 深加工开发:戈峰建议,挖掘蛇床草的药用价值,开发植物源农药、化妆品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并探索“水稻—蛇床草”复合轮作模式,实现多元收益。
未来规划:打造长江中游生态农业样板,沅江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表示,2025年将试点推广蛇床草轮作5000亩,配套建设天敌昆虫监测站与蛇床子加工车间,推动产业链闭环;衡阳市农业农村局陈建芝高级农艺师表示,2025秋季将在衡阳实施5000亩重金属污染修复地进行蛇床草种植改良土壤试验。同时,结合“稻油轮作”经验,目标3年内实现生态农产品产值增长20%,助力湖南“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
展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变革,戈峰会士总结道:“蛇床草轮作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沅江的探索为长江流域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随着生态防控技术的深化与产业链完善,“田间工厂”或将成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