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台湾苗栗,规模约 50 亩,被山间桃源、群山乡野包围,环境清幽。农场内庭园造景由农场主人精心设计打造。
:虽面积不大,但分成休闲水榭、香草能量花园、雨林餐厅、薰衣草园、绿茵地、城堡旅舍、精油博物馆、产品展览馆等多个区域。每一块主题园都融入了文化特色,游客漫步其中仿佛走入花的世界。例如,薰衣草园不仅有大片美丽的薰衣草,还围绕薰衣草打造了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如薰衣草精油提炼讲解、薰衣草香包制作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精准的主题定位,以花卉为主题,打造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休闲空间;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入,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多样化的经营项目,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采用观光工厂模式。设有柑橘文化展示区,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多种方式,详细介绍柑橘的种植历史、品种特点、营养价值等知识;有透明化的生产车间,游客可以亲眼目睹柑橘制品的生产过程,如柑橘果酱、柑橘蜜饯、柑橘精油等的制作,了解到严格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还有产品体验区,游客可以品尝各种柑橘制品,感受其美味。
:一产做品牌场景背书,通过展示柑橘的种植和生产,打造出优质的品牌形象;三产来引流,观光工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二产是核心,丰富多样的柑橘加工制品成为主要盈利来源,且通过现场体验促进了产品销售。这种模式将一产、二产、三产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一小是地块小,台湾耕地面积约8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内地的1/3左右,且分布零散;二小是农户比例小,农标识,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整个过程,实现质量可追溯。
此处山清水秀,四季变幻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访。武陵农场位于台湾省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屹立于七家湾溪谷地,环境幽静怡人,被誉为深山处的世外桃源。
精耕主题 台湾的许多农场并不大,大陆确是常常动则上千亩的农业园。但是台湾农场的主题都非常明确,围绕一个主题去开发农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台湾农场在规划时一般都是由展览教育区,创意购物区、休闲餐饮区、手作体验区等几个基础部分构成,有时甚至会加上加工观看区。
在台湾花莲县寿丰乡,一个以黄金蚬养殖闻名的渔业园区悄然兴起。台湾立川渔场休闲农场是一个位于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坐落在寿丰乡的休闲农场。
暑假期间,很多父母会选择带孩子到处走走看看。父母如果想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不只尽情玩耍还能体验学习,去休闲农场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1、台湾香格里拉休闲农场香格里拉位于宜兰县冬山乡大元山、海拔二百五十公尺山麓上,年均气温约25度,气候舒适、景色迷人,坐在园区内的荡秋千上,可俯瞰整个三星平原。走进农场,迎客的是一片台湾原生种的树林,包括古早人用来做砧板的乌心石、做红木家具的肖楠木等,都属珍贵树种。
来源:中国新闻网3月福州,春意盎然。在闽侯县白沙镇洋石山上,马基庄开着小型挖掘机铲土,和在榕台胞、高校台湾学生一起填入树苗、培实新土、引山泉水浇灌,种下50棵四季桂树苗。
早上6点起床,坐地铁去离家30公里的公司上班,下午回到北京海淀郊区,在大棚里悉心培育水果和蔬菜,傍晚采摘并打包发货——这是来自台湾的“斜杠青年”余岱霖的日常。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张盼台胞王长富1992年第一次来到大陆,此后不断在两岸往返寻找商机。在台湾从事农业近40年、在桃园和新竹两地都有设厂的他,2014年开始在大陆发展农业,近年看中山西的市场潜力,选择留下来发展。山西是王长富的祖籍地,对他而言,也是可贵的缘分。
这个农场,以“蘑菇为主题”,创立10余年来,累计投资了2亿元人民币,常年可生产6个蘑菇品种,每年有10多万人来游玩,年产值达到2亿元人民币。
在台湾省中部内陆地带南投县,有这样一处农场:它位于海拔1750米的高山之上,它有着“雾上桃源”、“台湾小瑞士”的美誉,它从亏损到盈利,再到每年访客量超120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休闲产业,成为台湾三大著名的高山农场—清境农场,它涅槃成功的关键因素?
王长富在赛德克农场鱼池旁。台胞王长富1992年第一次来到大陆,此后不断在两岸往返寻找商机。在台湾从事农业近40年、在桃园和新竹两地都有设厂的他,2014年开始在大陆发展农业,近年看中山西的市场潜力,选择留下来发展。山西是王长富的祖籍地,对他而言,也是可贵的缘分。
在晋台胞王长富:打造生态农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台湾新农人扎根大陆⑫)
王长富在赛德克农场鱼池旁。 台胞王长富1992年第一次来到大陆,此后不断在两岸往返寻找商机。在台湾从事农业近40年、在桃园和新竹两地都有设厂的他,2014年开始在大陆发展农业,近年看中山西的市场潜力,选择留下来发展。山西是王长富的祖籍地,对他而言,也是可贵的缘分。
随着农场里水果黄瓜盛产期的到来,福建常春藤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森谅每天都要和合作伙伴穿梭在黄瓜地里采摘,并不时检查黄瓜的生长情况。王森谅。王森谅说:“水果黄瓜清甜脆嫩,产值很高,一天可以采摘200公斤左右,采摘期从4月持续到6月。除了向游客开放采摘外,还将发往批售市场售卖。
春节假期,在闽清白樟镇下炉村,台胞刘兴顺也没有闲下来。年近古稀的他已经在闽清过了多个春节,他和当地村民一起努力,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力量。刘兴顺查看番茄的长势。刘兴顺出生于马来西亚,后来在台湾成家立业。退休后,他谨记父亲“报效家乡”的遗训,于2015年举家回到祖籍地闽清下炉村。
中新社成都10月23日电 题:台青深耕“第二故乡” 打造生态循环“梦想农场”作者 王利文清理圈舍、查看蔬菜生长状况、核对订单、宅配服务……近日,在四川省崇州市一家庭农场中,“90后”台湾青年黄麒甡自起床后便忙碌不已,投身到农场一系列事务中。
台胞王长富1992年第一次来到大陆,此后不断在两岸往返寻找商机。在台湾从事农业近40年、在桃园和新竹两地都有设厂的他,2014年开始在大陆发展农业,近年看中山西的市场潜力,选择留下来发展。山西是王长富的祖籍地,对他而言,也是可贵的缘分。
东南网莆田12月29日讯(本网记者 李剑军 文/图)深秋时节的钟山麦斜村,到处飘着甜柿的果香。与仙游台创园内的大多数台农一样,80后台湾青年陈勇舜正忙着准备结束今年的甜柿采摘。2010年,陈勇舜跟随父亲陈天浦来莆田创建了好柿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中山市、台南县两个城市,一个地处珠江口西岸,一个位于台湾南部,一个是承载创业梦的地方,一个是养育自己的原乡。
在以前的文章中,源味君也一直在探讨:到底是大农场有前途,还是小而美盈利能力更强?在以往的文章中,我们谈过5亩、10亩、50亩的规模,如何去规划设计能够将小而美发挥到极致,今天,我们来说说100亩的农场,想要盈利,又该怎样去打造?
两岸媒体行 走进漳平创业园,台湾茶商:“政府出台的惠台惠农政策让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