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鲜活的小龙虾在晨曦中挥舞着钳子,迎来首批出笼。养殖户李艳红和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装车,发往当地市场。
中河源社区创新探索的“葡萄小龙虾共生”模式,正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亮点。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下,清澈的水池中游弋着成群的小龙虾,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农业画卷。据社区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实现了“一地双收”:葡萄藤为小龙虾提供天然遮荫,小龙虾的排泄物又成为葡萄的优质有机肥,既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生态农业对电力供应的要求特别高。”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千里山供电公司负责人雷丹表示,为确保水质恒温、循环供氧等关键环节的用电需求,公司专门成立了党员服务队,仅用24小时就完成了150米专用线路架设、智能配电箱安装等工作,并为增氧设备配备了双电源保障。据了解,乌海供电公司还定期为养殖户开展安全用电培训,帮助改造老旧线路,推广节能设备。截至目前,已为园区节约用电成本约3000元。该公司表示,将把中河源项目作为示范点,在全区推广“电力+生态农业”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保障。
眼下,中河源社区的首批生态小龙虾已成功上市,每公斤售价达196元,预计今年可为每户增收30万余元。看着订单纷至沓来,李艳红信心满满:“有了电力保障和政策支持,我们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致富。”(辛慧君、丁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