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指在生态系统内合理安排各种生物种群,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积累时间错落有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一种时序结构。
二、在农业生产中,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方式为间作、轮作、套作、轮养、套养等。
1.农作物间作:玉米//大豆(甘薯、棉花),小麦//棉花(蔬菜),棉花//油菜等。/套作,//间作,-复种,→隔年,×混作
2.稻田养鱼:鱼类取食浮游生物和水稻害虫,减少病虫害,增加水体氧气;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作为水稻的肥料。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西、江苏、广东
(2)增益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如猪、鸡粪-蚯蚓-饲料-促进猪、鸡的消化
(5)加工环:通过加工增值,有传统加工,多次加工等。木材-家具;玉米-淀粉、玉米油。食物链加环应注意:加环并非越长越好;讲究综合效益
(2)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异质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
以沼气为纽带:如畜-沼-果模式 北方四位一体庭院能源生态模式:厕所-- ---猪舍--------沼气------温室
(3)秸秆多级利用:秸秆------培养食用菌------菌渣作畜禽饲料-----养鸡-------鸡粪下沼气-------沼气渣培养食用菌- -----废料施于农田
(4)以污水自净为中心:辽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三段净化四次利用。猪舍-水葫芦(吸N)-细绿萍(吸P、K)-鱼塘-稻田
(4)林药间作:许多药用植物喜阴凉、湿润的环境。南方丘陵区:杉木、桐树与黄连、魔芋、天麻、三七、胡椒、肉桂、咖啡、可可等;
(二)杜能农业区位:农产品只有到达市场才能获取效益,而运输成为制约条件。这样在自然区位的基础上增加了受运输制约的农业专业生产区域。杜能假设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国:
(1)在农业自然条件一致的平原上,农产品能够实现销售的唯一市场是中心城市。
3.动物的轮养、套养。如鱼的轮养,同时放足不同大小规格鱼种-------分期分批捕捞;同一规格鱼种多次放养,多次收获;动物的轮牧:牛------马或羊
新开垦土地:耐瘦瘠作物(牧草、绿肥、木薯等----中产作物-----玉米、小麦------蔬菜
食品生产:传统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等
物种结构:生物物种是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主体。不同生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维结构格局。
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1、分层立体养殖:节约棚圈材料和综合利用废气物,如新疆米泉县种猪场,上层笼养鸡,中层养猪,下层养鱼。
1、农林业系统(agroforestry)的定义:同一土地单元或农业生产系统内既包含木本植物又包含农作物或动物的一种土地利用系统。
如广东潮州市官塘区秋溪乡的农业生产布局,坡顶用材林,坡腰经济林、果树,坡脚果树,旱地蔬菜、旱粮,水田水稻,低洼地养鱼等。
(1)桐粮间作:华北平原已达300多万公顷。分布在河南、山东等地。有几种类型:以农为主、以桐为主、桐粮并重等。
(2)枣粮间作:华北、西北等地,尤其在河北、山东较多。有枣树为主、枣粮并举、农作物为主等类型。(3)林胶茶复合经营:在热带地区(云南、海南等)。防护型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减少病虫害等)和经济效应。如海鸥农场茶叶作为绿色食品,效益很好。
(2)对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互补(抗灾,减少病虫害,改善生境,提高土壤肥力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
根据这样的假设,杜能为孤立国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六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
一、自由农作圈二、农作圈三、轮作农业圈 四、谷物农作圈五、三圃式农作圈六、畜牧圈 七、自然区域
1、鱼的分层放养:利用鱼的不同食性和栖息特性上层鱼:鲢鱼、鳙鱼,以浮游植物和动物为食;中层鱼:草鱼、鳊鱼,以浮萍、水草、蔬菜、菜叶等;下层鱼:鲤鱼、鲫鱼,以底栖动物、有机碎屑等杂物。
3.作物与蔬菜套种:小麦---菠菜-----番茄------大白菜四种四收结构
1.作物的轮作:如湖南的豆稻轮作;太湖流域的粮食作物------绿肥作物轮作;东北玉米轮作大豆
以寄生方式取食活的有机体而构成的食物链。如:大豆-菟丝子,蛔虫-马(牛)
(1)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简单,引入捕食性昆虫或动物可抑制病虫害发生。
(2)污水处理:生物净化,如凤眼莲、浮萍、水花生、芦苇、宽叶香蒲、水葱、香根草等。污染指标:BOD、COD、氮、磷、重金属等。
(1)以养殖业为主:鸡粪喂猪,猪粪养蝇蛆,蝇蛆作饲料喂鸡,剩余猪、鸡粪回到农田循环利用。
又叫碎屑食物链,主要以死的有机体或生物排泄物为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植物残体-蚯蚓-鸡
细毛羊冷杉铁杉等2小尺度地形变化如广东潮州市官塘区秋溪乡的农业生产布局坡顶用材林坡腰经济林果树坡脚果树地蔬菜旱粮水田水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一自然地理位置与垂直结构二农田立体模式三水体立体模式稻低洼地养鱼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包括生物组分的物种结构(多物种配置)、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多级循环),以及这些生物组分与环境组分构成的格局。
(3)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障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
2)生产结构理论:易腐烂变质、不耐贮存和单位重量价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区域生产,反之亦然。
(三)生态经济区位: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自然条件对农业的生产结构格局影响能力上升。
(一)人口密度梯度:人口密度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是综合的。人口密度增加使人均资源量减少,劳动力资源增加,对基本农产品的需求上升。这样,必然使农业向劳动密集型转化。
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在地上、地下和水域都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