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局在农业生态保护审计中,聚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化肥农药减量化等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举措,重点关注政策落实、资金管理项目实施、信息系统建设等情况,助力建设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
一是关注政策落实情况。审查机构建立,制度、技术规程编制等情况。揭示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联动机制、农用薄膜残留监测制度欠缺,秸秆还田技术规程不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未闭环等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完善各项制度,协同推进农业生态绿色发展。
二是关注资金管理使用和绩效情况。审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深入资金最末梢,核查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申报和实施,生态补偿资金的具体去向、用途等。揭示约束性目标任务未完成,未按文件要求奖补,票据使用不规范,设施设备闲置损坏导致损失浪费,奖补资金滞留少拨、挤占挪用等问题。督促相关单位严格履行职责,规范落实奖补政策,专款专用,追回多发奖补资金,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三是关注农业生态保护项目建设情况。审查秸秆综合利用、“五化”利用,化肥农药使用量,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及处理方式,农业生态保护监督执法等情况。揭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滞后,农膜回收基础数据统计不实,化肥减量业务数据核算不规范,农膜农药监督执法不实,主管部门验收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督促相关单位严格资格审查,加强项目申报、验收和管理,通过“精准治理、综合施策”等方式全面落实各项农业生态保护举措。
四是关注农业生态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审查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日常数据更新、系统维护及使用情况。揭示秸秆资源数据不真实,各级数据网络建立不完善,农业基础数据录入率低、填报数据失实等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健全数据基础网络,规范、真实填报系统数据,促进信息系统赋能农业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