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中国必威)官方网站

【云新发布】云南累积创建2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必威|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分类
【云新发布】云南累积创建2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布日期:2024-07-19 浏览次数:

  央广网昆明7月16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是云南最鲜明的标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云南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7月15日,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场召开,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了解到,云南累计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项170余项,形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累积创建2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40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云新发布】云南累积创建2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图1)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子杰介绍,云南构建了云南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三线一单”,制定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完成省级以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9.61%;九大高原湖泊“两线”“三区”落地实施。

  同时,云南建立健全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0方面50余项制度规范和模板范式,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至2023年,全省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825起,罚款17.必威(betway) 必威官网88亿元。制定必威官方网站 必威网址《云南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办法》,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474件,赔偿金额共1.4亿元。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梁旭东介绍,云南出台《云南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方案》,推动大宗固废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精细化管理,推进1个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2个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5个国家和4个省级“无废城市”建设。

  围绕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问题,云南省印发《云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遴选全省生态本底好、资源禀赋优的普洱市、澄江市、水富市、屏边县4个市县作为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召开试点建设现场会,制定了生态产品分级分类准入体系,打造了“云端屏边”“藕遇仙湖”等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两山”转化模式。目前,云南已累计新增绿化面积25.06万亩,完成植树量3138.21万株,有力推动了全省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和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

  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付申才表示,云南地处长江上游、珠江源头,为有效改善重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充分调动流域上下游地区保护治理积极性,省财政厅牵头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等部门和相关州(市),建立财政激励引导机制,推进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责任共负、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治理长效机制。

  2018年,云贵川三省签订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三省每年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建立起长江流域首个跨多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云南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Ⅱ类),获贵州、四川补必威官方网站 必威网址偿资金1.2亿元,有力支持了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2020年,首轮补偿协议必威(betway) 必威官网到期后,省财政厅牵头组织研究第二轮补偿磋商方案,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与两省进行协商。2023年,三省政府签订第二轮补偿协议,将补偿资金规模增加至每年3亿元,将补偿期限延长至5年(2021—2025年)。

  全省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财政资金支出895亿元,切实为全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了资金保障。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高峻介绍, 经过近10年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基底不断夯实。全省森林面积3.18亿亩,森林蓄积21.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25%,分别居全国第2、3、4位。林木植被碳储量达11.7亿吨,占全国10.9%,居全国第一;有效保护3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数量居全国第一;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0.17%,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全省林草产业综合产值达4588.50亿元。

  截至2023年底,全省划建自然保护地333处,总面积546.3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4.26%。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4处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西双版纳和昆明两处国家植物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香格里拉国家公园设立、亚洲象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和西双版纳国家植物园创建正有序推进。全省认定重要湿地37处,其中:国际重要湿地5处、国家重要湿地3处、省级重要湿地29处,初步构建起完整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出台省级湿地保护规划、九大高原湖泊“三区”湿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湿地公园管理评估规范,开展《云南湿地保护条例》修订工作,进一步规范湿地保护管理。

  云南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高嵩介绍,云南全面实现水资源费征收票据电子化,2023年征收水资源费30.73亿元,居全国前列,深入推进云南节水行动,完成50所节水型高校创建,77个县域通过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修订,清点排查地下水井21.38万口,关停非法地下水井1.71万口。

  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文山西畴县、楚雄永仁县等9个项目(县)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

  据悉,2023年12月,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修订全面完成,新修订的9个湖泊保护条例对入湖河道的管控要求不统一,《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护条例(草案)》在充分衔接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的前提下,对入湖河道方面的未尽事项作出规定,与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互为补充,共同形成“9+1”法律体系,按照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三治一改善”工作思路,实施九大高原湖泊“三治一改善”三年行动224个项目,总投资398.8亿元,按月调度、按月通报、压茬推进,目前已完成投资226.04亿元。

  云南累计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项170余项,形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