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决扛起国有大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责任担当,将科技金融作为“重中之重”谋篇布局,健全多层次服务,扩大综合服务供给,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持续营造科技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截至2025年6月末,科技金融贷款增速21.61%;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29.76%,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
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关键在于机制创新。辽宁省分行持续优化组织架构,积极探索构建灵活性更强、适配性更高、决策更高效、更富有专属特色的科技金融管理体系。成立由省行行领导挂帅的科技金融工作组,系统搭建“省行科技金融团队—区域特色支行—基层科创专员”三级服务架构。整合公司金融、普惠金融、交易银行、风险管理等多部门力量,组建专业化科技金融团队,统筹规划、因地施策。精准布局4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区域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持续完善专项服务制度,辽宁省分行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的特点,创设“绿色通道+前置作业”科技金融专属审批模式,精简业务报送和审批流程,审批效率提高30%。建立差异化授信机制,在沈阳、鞍山、锦州试点并推广“专属人员、专属流程、专属标准”的“三专授信模式”,并逐步推广至全省。
聚焦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差异化需求,辽宁省分行坚持创新驱动,精心构建“基础产品+特色方案+生态服务”的“中银科创+”产品服务体系,打造阶梯式、全链条的专属产品矩阵——“科创星火”产品矩阵,为科技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
针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创新推出“科创贷”纯信用产品,配套“首贷极速通道”,有效解决初创企业“轻资产、无抵押”融资难题。葫芦岛分行为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定制融资方案,仅7个工作日即完成1000万元授信投放,彰显科技金融服务效率。针对成熟的科技企业,构建“并购金融+上市服务+跨境融资”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科技金融立体化矩阵,全面满足科技企业金融需求。截至2025年6月末,为成熟期企业提供并购贷款14.88亿元。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为科创小微企业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着力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首选服务银行”。截至2025年6月末,辽宁省分行累计为省内595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约72亿元,授信覆盖率达27.16%。营口分行深入了解省级高新技术耐火材料企业技术优势和资金需求,依托标准化流程与协同联动,高效完成500万元信用贷款审批投放,根据企业成长与政策升级,追加授信至800万元,促使企业成功扩产。
针对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紧密围绕辽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践行“链长制”思维,以金融为纽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鞍山分行依托某央企集团、高新园区,创新打造“核心企业+科创小微”供应链融资模式,通过核心企业平台反向赋能产业链配套企业,今年以来为28家配套企业授信超4200万元,将金融服务内化为产业升级的“黏合剂”。本溪分行构建“1+N”辐射式服务体系,以大型集团为核心覆盖其多级供应商115家,授信超5.19亿元,有力保障产业链韧性与安全,实现“以链强产、以产聚链”的良性循环。
辽宁省分行深化数字赋能,今年初引入“科创力评估模型”,从科创成果、专利质量、财务情况等方面精准画像万余家科技企业,匹配全生命周期金融方案,强化“股、贷、债、保、租”综合服务供给。2025年3月以来,精准对接2200余家企业,新增投放金额20.5亿元,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精准性。
辽宁省分行致力于构建“政银企产学研”六方协同的科技金融生态圈,与政府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共同研讨科技金融服务方案、开发科技金融产品。积极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举办科技企业融资对接等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与东北大学等高校共建“科技金融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金融是国有大行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将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服务边界,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持续注入澎湃的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