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成都市水务局节约用水监管事务中心开展一系列节水宣教实践活动,串联形成“全民节水体验闭环”。活动期间,1000余组亲子家庭、50余名小志愿者参与,通过20余场沉浸式研学、调查、科普活动,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活水公园的天府治水智慧”志愿讲解活动组织20名经过选拔和专业培训的“蓉城小水滴讲解员”,在活水公园化身节水知识小使者,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为游客讲解“鱼形湿地”净化锦江的过程,以及公园内先进节水黑科技,传递节水知识。在浣花溪、升仙湖及青龙湖,“蓉城小水滴”与“我在成都有段河”两支行业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放生对水生态的影响》等3项实践调查。参与志愿者在现场记录外来物种、鸟岛栖息数据等信息,通过情景剧汇报演出、水质测试、搭建鸟巢等多样化形式,将传统“巡河”活动升级为“科研采样”。
那如何将“科研采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在第二届成都市中小学生节水科技创新大赛期间,200余组家庭以“认领课题—实地采样—导师辅导”的模式,将传统赛事升级为“暑期科研工作站”,参与学生们将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拍摄短片、绘制公益海报等途径展示,也以此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100余名中小学生还走进污水处理厂开展实践活动,了解污水如何变净水,深度感受污水处理过程。同时,参与学生还通过污水净化实验、水动力火箭等实操活动,直观体验到水资源的多元妙用以及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节水科普实践基地也在今年上线,为青少年搭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节水知识学习与实践平台。在这里,青少年们可通过系统培训学习及动手实验,掌握节水相关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还可通过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生成具有创新性的“节水 +”未来创想方案,进一步加深对节水管理知识的理解。
“五大主题活动,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我们以志愿服务为核心,推动全民参与节水行动,从而打通《节约用水条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市节水监管中心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