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下,近年来,平湖经开区以“核心企业主导、校企政深度协同”为主线,创新性地打造了一批市场化、可持续的科创平台,走出了一条适合基层的科创平台建设之路。
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孵化创业中心内,处处涌动着创新发展的蓬勃活力。作为平湖市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这里不仅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摇篮,更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平台。
由本土科技领军企业嘉兴富瑞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东华大学和平湖市政府、平湖经开区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浙江东华纳米技术研究院,创新性地采用了“以补转投”的运作模式,将传统政府补贴转化为市场化股权投资,开创了政产学研合作的新范式。
据了解,传统模式下企业资金主要依赖政府投入,自我造血能力相对薄弱。通过政企共建模式,政府从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转变为深度参与者,在资金支持、平台建设、资源对接等方面发挥关键协同作用。
如今,通过政府持股引入的产业资源和政策支持,以及核心企业富瑞邦的投入和产业化引领,研究院不仅快速搭建起了测试平台,更成功推动纳米防水透气膜技术从研发走向量产。更值得关注的是,研究院通过设立产业化子公司,形成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利润反哺”的闭环生态,构建了完整的创新价值链。
今年,浙江东华纳米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北京一家公司共同成立了研究院的第一个子公司——浙江富瑞邦纳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纳米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成果转化,待公司实现盈利后,会将30%的利润反哺到研究院,实现平台自我造血功能,未来平台也可以再引入更多的资金方,去让平台实现自我发展。
这种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既保障了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又为研究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持,真正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共生共荣。随着更多产业化子公司的成立,研究院的创新生态将更加完善,持续推动纳米技术在各应用领域的突破与发展。
同样坐落在科创中心内的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则走出了一条从技术平台到产业生态的特色路径。这个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平湖市政府、平湖经开区共建的研究院,最初专注于光电芯片封测技术研发,主要服务高校和科研机构,后期凭借其专业的工程团队和敏锐的市场嗅觉,逐步打开了服务市场的大门。如今,该研究院已经与27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为长三角光电产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此外,研究院还通过孵化浙江康阔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嘉兴泰传光电有限公司等15家科技企业,构建了“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产业集群”的完整链条,带动平湖光电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政府主导”到“企业唱戏”,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转化为目标的创新生态,正为平湖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