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中国必威)官方网站

以“生态含绿量”撬动“产业含金量”|必威|官方网站
公司新闻 分类
以“生态含绿量”撬动“产业含金量”发布日期:2025-05-04 浏览次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极,天津以“生态含绿量”撬动“产业含金量”,探索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七里海湿地,犹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天津,是被誉为“京津绿肺”的生态宝地,更是天津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从治理修复到绿色发展,七里海湿地的嬗变之路,全方位展现了天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

  七里海湿地总面积359.13平方公里,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潟湖湿地,也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素有“京津绿肺”“天然氧吧”之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七里海湿地一度面临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湿地面积锐减,鸟类栖息地不断缩小,生物多样性指数连年下降。

  面对生态困境,2017年,天津市启动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明确提出“退耕还湿、退渔还湿、退养还湿”的治理思路,通过实施历史遗留问题清理、生态移民、土地流转、引水调蓄、巡护防护、苇海修复、鸟类保护、湿地生物链恢复、缓冲区生态修复、实验区人工湿地建设等十项生态修复工程,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经过多年努力,七里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成为全球湿地保护的典范。

  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草地、林地和水域等重要生态空间总面积较2017年增加1.62%,湿地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5%。湿地水域覆盖面积增长50%,水质均已达到国家V类标准,部分区域更是达到了Ⅲ类、Ⅳ类标准。湿地生态系统的洪水调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物种多样性逐步恢复。2023年监测数据显示,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40%。栖息鸟类从十多年前的182种,增加到了258种。每年春秋两季,有超百万只过境候鸟在天津停留“补充能量”。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基于湿地环境的不断改善,2023年监测数据显示,湿地周边PM2.5浓度较2015年由70g/m3降至39g/m3,改善近50%。生态产业发展迅速。通过有效盘活生态资源存量,为生态产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以“重走方舟路”为代表的“生态+文旅”项目、以半程马拉松为代表的“生态+体育”活动等绿色低碳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天津以“生态+”为牵引,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产业含金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七里海湿地探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生态+文旅:打造绿色经济新引擎。依托七里海湿地独特的地质遗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生物资源,当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以湿地观光、鸟类观赏、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为主题的文旅项目。同时,注重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完善了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2024年,当地完成了“七里海镇乡村旅游示范片区”、七星岛湿地风景区等20余处生态文旅点位建设,形成春季稻田花海、夏季水上娱乐、秋季林下经济、冬季冰雪王国“四季”旅游格局。通过举办七里海湿地文化节、湿地摄影展等活动,展示了七里海湿地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

  生态+农业:探索可持续生产新路径。为减轻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当地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有机养殖等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防治病虫害。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形成以生态友好型农业反哺湿地保护的新路径。通过推广稻蟹共生、稻鱼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出了七里海河蟹、湿地大米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

  生态+科技:构建智慧生态新范式。七里海湿地通过科技赋能湿地的创新模式,将现代科技手段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修复和管理效率。通过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巡护效率提高30%以上,突发情况响应时间缩短50%。通过建立《天津市七里海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监测平台,实时进行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动态评估保护修复成效,为精准保护与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极大提高保护与修复的科学化水平。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也在七里海湿地设立了科研基地,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研项目,促进了生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生态+体育:营造全民健康新领地。借助七里海湿地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区域优势,当地积极探索将体育运动融入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发展模式,通过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和活动空间,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汇聚人气,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当地每年举办七里海马拉松、公路自行车赛、钓鱼赛、徒步大会等一百余场精彩品牌赛事,受到众多运动爱好者的欢迎,充分达到通过高频次赛事吸引人流,推动区域消费升级的目标。通过治理修复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七里海湿地不仅恢复了昔日的生态之美,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林建桃 作者为天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理工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天津市艺术规划项目B2403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