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江苏省政府和新加坡贸工部签订合作协议,中新生态科技岛开发建设拉开帷幕。
16年来,江岛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岛内天蓝树绿水清,夹江侧常现江豚蹴浪花;全岛崛起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两大产业集群;名校、名院陆续“登岛”……在岛上极目所望,惠风和畅、白鹭翩跹,这里已经成为长江之心和令人心驰神往的最佳居所。
近年来,生态科技岛经开区党工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汇聚“委街司”三方合力,紧扣“生态科技”“低碳智慧”等目标定位,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全岛高质量发展,绘就新时代江岛发展美丽画卷,全力打造现代化城市新典范。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发展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要求。
“年轻”,无疑是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意味着澎湃的活力和无限的潜力。对于一个“年轻”的新产业而言,无论是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还是从“1到N”的快速增长,企业都是关键基础。
在生态科技岛,谈及低空经济,中电信无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家融合了中国电信空天地一体化通信能力,基于区块链和量子的安全能力、云计算和AI的智慧能力,研发打造了FaaS(FlyasaService)产品体系的公司,为生态科技岛发展低空经济加足马力。
走进中电信无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一架“空天地融合通信车”在院子里来回穿梭,5G网联无人机自动方舱上坐落着几架“小飞机”正在充电。
“别小看这座方舱,可以对多款无人机进行适配,在这里停放、充电、维护、保养,形成一个通用的停机坪。电池快耗尽时,无人机可以自动就近停靠充电。有了这个平台,无人机想飞多远就能飞多远,远距离连续执行各种应急任务。”中电信无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敬颐介绍说。
今年2月,中电信无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落地生态科技岛,聚焦低空经济产业领域进行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日前,中电信无人科技联合华为共同打造了5G-A通感领域创新实验基地,率先实现了多站场景下低空目标检测能力验证,通过技术实时感知低空无人机的位置和动态,可实现精准的航迹跟踪,为低空应用场景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
南京土星视界科技有限公司是科技岛“土生土长”的科技企业,深耕于能源电力行业的智能运检领域,越来越深入地服务于低空经济,提供“场景+AI”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的无人机巡检业务已覆盖10余个省份。
竞速低空经济赛道,生态科技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从地理位置来看,江心洲是南京市空域管制最少的城区,具备打造无人机各类应用场景的先天优势,同时全岛还是长江流域唯一可开发主城区岛屿;从平台建设来看,联合在岛企业,建设了基于电信低空智联网的飞行服务等多个公共服务、技术创新平台。
低空起飞,产业起势。截至目前,生态科技岛已全面启动低空经济先行区建设,加快“低空+配送物流”“低空+消防应急”“低空+文旅”等先行先试,落地中电信无人科技、腾云低空智能等重点企业3家,燕雀航空、快翼航空等赛道企业10家,江苏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项目正式开工。
“我们鼓励企业来飞、来积累数据,把岛作为集聚势能的试验场进行新技术的先行先试,共同打造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策源地。”生态科技岛经开区招商中心主任朱延琴表示,全岛将开放空域供给,支持低空经济领域的优质企业在岛上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探索首创机制、进行首发活动。
“在科技岛创业整体来说很舒服,你可以心无旁骛,只需要把精力放在人、技术和市场的拓展上。当园区有政策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当你有需求,园区也是第一时间有回应。这种主动关心会让你感觉到被关怀,总有一种喜悦感扑面而来。”江苏众川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信说。
2019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毕业的梁信,来到生态科技岛创立了江苏众川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聚焦在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细分领域,短短几年,公司已经从区级人才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人才企业。去年,梁信成功入选“国家级人才”,实现了生态科技岛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
谈到在岛上的创业体验,南京格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德海赞不绝口。“创业初期,我们考察了几处园区,最终生态科技岛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配套以及管委会的热心支持打动了我们,我们决定把企业落地在这里。”韩德海说。
一句句中肯的评价,折射出生态科技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也见证了其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的有益探索。
一流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生态科技岛经开区管委会始终秉承“江心比心、洲DAO服务”理念,扎实推进“乐居洲岛”“乐业洲岛”“乐学洲岛”等系列活动,推动园区加速成为活力迸发的“投资热土”、产业聚集的“兴业高地”。
问需于企,打造更优“园区服务”。按照“就近、便利”原则,打造满足孩子成长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需求的“乐学洲岛”公益暑托班;升级园区接驳班车,覆盖全岛7大产业载体、20余个住宅小区;支持鼓励园区载体方建设员工餐厅,携手金基汇智园、胜科国际水务中心、智立方等载体陆续开办“员工共享餐厅”。
“靶向”招引,激活人才“一池春水”。管委会编制精细精确的人才需求目录,绘制覆盖行业细分领域的人才图谱,实施“项目+人才”的“带土移植”工程,借助建邺区“海外人才之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深入推进国际合作和海外人才引进,累计对接和为各类海外人才开展游学等服务80余人。
“全链”服务,陪伴企业“安心扎根”。聚焦工程建设等领域,园区创新“管委会+街道”审批联合办公模式,对“企业开办”“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政策咨询”“税务咨询”“刻章服务”“金融服务”等审批事项实行扎口管理,同步设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专班,对投资建设项目提供从立项到运营全链条审批服务,确保全岛各类项目顺利投产达效,陪伴企业在岛上成长、成熟。
“小莫”服务,企业诉求“到此莫愁”。园区升级打造全能“江小莫”,持续优化“江心比心、洲DAO服务”企业服务品牌,将所有经济载体和企业划分为8个经济网格,协同载体招商和载体物业团队共同服务网格企业。小到水电、物业等难题,大到用人用工、产业配套,企业有难题,“小莫”第一时间来解决,开启“全科服务、全域联动、全时运转”的企业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
优质项目接连落地、产业赛道持续开拓、创业平台全面开花、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奔涌的创新创业热潮,正引领生态科技岛向“新”迈进,向“高”攀登,打造世界级“生态科技城、智慧低碳岛”!